海南遇险渔船上三十二人全部获救

预报中心为救援提供应急预报保障

2019-07-19 08:42:58来源:中国海洋报
字号:
摘要:据了解,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预报中心自“十五”起开展搜救预报技术、海上溢油及危化品行为与归宿预报技术研究,并建立了自主研发的搜救、溢油预测模型。

中国海洋报讯(记者 庞修河 通讯员 王 娜)7月11日,一艘海南琼海籍渔船在南沙海域返航途中遇险,经过6个多小时的紧急营救,失事船只上32人全部获救,无一伤亡。

事发当日,这艘琼海籍渔船在南沙海域遭遇大风浪,渔船在报警后失联,北斗系统信号丢失。

接报后,海南省应急管理厅、海南海事局等部门迅速展开救援,南海救助局南海救116轮从西沙永兴岛出发,赶赴现场,三沙市海事局发布航行警告,并要求过往商船参与救助。在南海航行的中远海运集团商船已到达事发海域,当地驻军也派军舰和飞机前往救助。

当天9点30分,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接到中国海上搜救中心请求,立即开展事发海域海洋环境预报和搜救应急预报工作,为现场搜救应急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和应急预报保障。

预报中心环境室首席预报员李燕介绍:搜救中心需要海洋环境预报,落水人员及救生筏漂移轨迹预报。我们立即启动搜救应急保障响应机制,10点前,综合了事发海域的气象、海浪和海流等要素,提供了第一份海洋环境预报,内容包括失事船只周边海域当前实况、未来3天气象及海浪要素预报、未来5天海流、海温要素预报。

随后立即制作搜救漂移预报,由于失事人员可能落水,也可能乘救生筏逃生,预报员对两种情况都进行了漂移预测,12点前将预报结果发给搜救中心,以7月11日6时0分的遇险位置进行起报,预测未来72小时落水人员及救生筏漂移轨迹。

截至11日13时,失事船上32人已全部获救。

据了解,预报中心自“十五”起开展搜救预报技术、海上溢油及危化品行为与归宿预报技术研究,并建立了自主研发的搜救、溢油预测模型。

“十二五”期间,预报中心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搜救预报模型LEEWAY和预报软件SARMAP,开展了不同模型的对比和评估。

此外,预报中心在国内首创建立考虑波浪作用下的业务化三维溢油应急预报系统,并开展同化技术在溢油应急预报中的应用研究,研究成果在2010年大连新港溢油事故、2011年“蓬莱19-3”平台溢油事件和2018年“桑吉”轮撞船事件等多次应急事件中得到应用,并荣获2011年海洋工程技术奖二等奖。

责编:姚凌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